医用机器人领域或掀创新“巨潮”
发布时间:2016.04.07 新闻来源:中国医药报 浏览次数:
医用机器人领域或掀创新“巨潮”
机器人技术已经成为决定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之一,我国也将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全球医生组织中国总代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临床研究中国项目负责人时占祥博士分析指出,医用机器人是一个新兴产业,我国对医用机器人的需求很大。目前,我国采用微创机器人的机构大多是三甲医院。而从新医改推行的分级诊疗政策来看,未来远程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领域或将“爆发”。
手术机器人装机量逐年上升
如今,一提到手术机器人,很多人首先会想到被喻为微创手术“巨无霸”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据了解,作为迄今全球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累计销量自2008年超过1000台以来,连续几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从2013年开始销量增速有所放缓。
日前在京举行的“首家国际规范化微创手术机器人3D模拟培训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主办方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提供的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13年,生产商Intuitive Surgical(直觉外科)公司已经销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966台;2014年,累计销量达3266台,年增速在10%左右。其中,美国2254台,欧洲556台,日本191台。在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中,美国占****比例(在70%以上)。美国5000多家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装配了该手术机器人。
记者了解到,自2006年解放军总医院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以来,手术机器人已经进入我国10年。不仅如此,国产手术机器人的研制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之中。2014年,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运用国产手术机器人进行了胃穿孔修补术等3次手术。
来自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三甲医院已装备近50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吉林省肿瘤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众多大型医疗机构。预计2018年底,累计装机量将突破100台。
医用机器人获得临床认可
据专家介绍,医用机器人涉及医学、生物力学、机械学、机械力学、材料学、计算机、人工智能、数学分析、机器人等诸多学科。其中,手术机器人是一种由主操作台、机械臂、微创手术器械、3D立体内窥镜4部分构成的智能机器人系统。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在操控台上操纵,系统把医生的动作通过遥控装置精确传递到机械臂,机械臂对患者实施手术。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全国累计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20400多例。超过千例手术量的医院有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中山医院、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重庆西南医院、西安西京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等。
湘雅三医院实施国产机器人手术的专家介绍,与目前常见的开腹开胸手术或腔镜微创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由于具备3D立体高清图像,使医生的视野更加清晰。机械臂有多个自由度,比人手动作更加精细、准确。此外,在机器人手术中,操作者可以采用坐姿,而不是长时间站立,更便于实施复杂手术。
“医用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中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一台外科手术需要临床医生眼、手、脑的精准配合,而机器人恰恰在这3个方面能够更好地辅助临床医生开展诊疗。”清华大学廖洪恩教授告诉记者。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相关专家介绍,如今,以达芬奇机器人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机器人技术已经进入成熟发展期,在临床上,该机器人手术系统已获准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妇外科、普外科、心胸外科等领域。全球每年进行的机器人微创手术量已经突破百万例。未来,将有更多的智能机器人技术和临床应用,从而打破目前由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导的格局。
四类机器人蕴藏市场机遇
手术机器人已成为智能机器人用于临床的成功案例。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医用机器人极具市场前景呢?时占祥博士分析,从研发和产业角度看,智能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工业制造业、教育娱乐业、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军事与航空航天业四大领域。而应用于医疗和大健康产业的智能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传感器、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等当代前沿科技和成熟产品,是引领21世纪医疗、养老与康复等产业的前沿技术和产品。从未来医用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和使用需求来看,排在首位的是远程医疗机器人;其次是康复护理机器人;第三是微创手术机器人和3D模拟机器人;第四是特种功能微型机器人。
在时占祥看来,医用机器人是再造生产力,该领域蕴藏着巨大市值的技术和服务市场,是明确的值得投资的产业。
不过,业内人士同时指出,手术机器人的作用主要是辅助手术,它并非绝对准确无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引起了高度关注。国外的研究资料显示,近几年,机器人手术已经发生多起死亡、受伤、机械故障事件。
时占祥博士也强调:“当前,我国急需建立医用机器人审评、培训等范畴的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