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中医疗器械付费管理
医保支付不仅关系到医保资金管理、医疗质量和广大民众的健康,也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2017年3月18日,在“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2016年政策年会”上,人社部社保中心医疗保险处相关人员详细报告了我国医保医疗器械付费管理现状,在此做一概述。
“全民医保”已基本实现
据介绍,我国自1998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起,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中国特色“三纵三横”的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2012年,我国参保人数突破了13亿,据估算2016年年底达到13.6亿。无论从制度覆盖,还是从人口覆盖来看,“全民医保”都已基本实现。
医疗器械在医保支付总费用中占比14%
医疗器械在医保支付总费用中大概占比为14%。例如,我国现在住院费用大约是每人9500元,其中医疗器械费用大约为1300元。
从使用频次来看,排名前三位分别是输液器、一次性注射器和真空采血器;从费用角度来看,排名前三位分别是血管支架、人工关节、一次性注射器。其他高值材料主要有人工晶体、肠道吻合器、心脏起搏器等。
从地区分布来看,医疗器械发生的费用,70%发生在大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27%发生在地市级城市,县级和县以下发生费用相对比较少。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医疗器械报销比例达到了60%,高于其他的省市。
医疗器械医保付费为何难管理?
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分类细;二是操作比较复杂;三是产品更新换代比较快;四是培训费用很高;五是专利容易被模仿。因此,医疗器械医保付费管理困难重重。
医疗器械医保付费如何管理?
医保对医疗器械的管理主要遵循4个原则:首先安全性、有效性评价,且与诊疗项目挂钩。第二是价格前置,价格由主管部门审批;第三是部分高值耗材不予支付。第四是对于新的项目和新的诊疗,引入专家评审机制。
从2010年到2015年,我国医保对药费支付的年增长率大约是8%左右,而医疗器械支付的年增长率达到了14%,这也预示着,国家将下定决心加强医疗器械医保管理。未来,针对医保医疗器械付费管理,医保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总额控制,参与一些医疗器械的市场准入和价格标准制定,更广泛的探索医疗器械应用评估,支撑支付标准。
摘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官网